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光明网]桃子的“保鲜密码”被破解!科学家揭示桃果实慢溶质性状形成机制

发布时间:2025-07-01 |来源: 光明网|作者:宋雅娟
字体 小 中 大

你有没有想过,要是桃子能多 “硬气”几天,既不影响香甜口感,又能减少腐烂浪费该多好?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的研究,首次揭开了桃果实慢溶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就像发现了桃子的“保鲜密码”,为培育更好吃、更耐放的桃子带来了新依据。

7512899082287169202.jpg

慢溶质桃是近年市场上的“新宠”。普通桃子成熟后很快变软,要是不及时采摘,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口感变差还容易烂掉。而慢溶质桃就像拥有“超能力”,它的果实硬熟期很长,能在枝头多待上好些日子,最后还能正常软化,香甜多汁一点都不打折扣。这样一来,果农们不用再急急忙忙抢收,延长了采收时间;消费者也不用担心买到不新鲜的桃子,桃子的特有风味得以保留,因采收不及时造成的损耗也大大减少。

为了搞清楚慢溶质桃的“保鲜秘密”,科学家们以慢溶质桃品种‘春瑞’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一场精彩的“破案”之旅。他们首先为‘春瑞’桃构建了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就像是给桃子绘制了一份详细的“生命地图”。接着,利用F1代遗传分离群体,把调控慢溶质性状的候选基因定位在四号染色体1.39 Mb的区间内,通过精细定位和基因表达分析,终于找到了关键基因——类受体蛋白激酶PpTHE1,并且发现它在慢溶质果实中表达水平更高。

为了验证PpTHE1的作用,科学家们还在番茄和桃子身上做了有趣的实验。他们把PpTHE1基因转入番茄,还在桃子中进行瞬时基因表达实验,结果发现,PpTHE1就像一个“刹车员”,能够负向调控果实软化,让果实别那么快变软。

那PpTHE1这个“刹车员”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科学家们继续深挖,发现插入该基因下游的LTR反转录转座子Gypsy能抑制其在果实中的表达。此外,科学家们还找到了和PpTHE1“合作”的小伙伴。以PpTHE1激酶结构域为诱饵筛选桃酵母文库,并通过多种实验验证,发现桃果实软化调控因子PpERF61和果胶裂解酶PpPL15都能与PpTHE1“手拉手”发生互作。

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PpTHE1不仅能抑制这两个互作蛋白的表达,还能减弱PpERF61对其下游靶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就像一个“总指挥”,有条不紊地参与调控慢溶质桃果实的软化进程。

据悉,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孟君仁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郑州果树研究所曾文芳研究员和华中农业大学徐娟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孙世航助理研究员和团队其他成员参与了本研究。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472699)、神农种业实验室协同创新项目(SN02-2024-01)、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AAS-ASTIP-2024-ZFRI)和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CARS-30)的资助。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CCTV-2]《第一时间》加快推进种业振兴
    2025-07-01
  • [工人日报]蚜虫靠“热力警报”从哺乳动物口中逃生
    2025-07-01
  • [工人日报]新品种新技术助力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
    2025-07-01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进一步落实到位
    2025-06-30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2025-06-30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2025-06-30
  • [科技日报]我国科学家发现油菜增产关键新基因
    2025-06-30
  • [人民日报]一粒新型复合肥的田间突围(科技视点·看科技成果如何“变身”新质生产力)
    2025-06-30
  • [CCTV-13]《共同关注》真相来了:专家称“无菌蛋”很难做到完全无菌 还能放心吃吗?
    2025-06-30
  • [CCTV-2]《央视财经评论》 “米袋子”拎得更稳了
    2025-06-30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