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光明日报]做好乡村规划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发布时间:2021-12-22 |来源: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2日|作者:丁琳琳
字体 小 中 大

  进入“十四五”规划期后,部分县特别是经济强县、财政大县,已经着手计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规划指导工作影响着乡村振兴的节奏,因此,明确规划是乡村建设的第一步,非常重要。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阶段,如何做好乡村规划,应着重考虑以下五方面问题。

  第一,规划范围怎么定。在实践中,是不是所有自然村或行政村都有必要做村庄规划,这个规划是以中心村为基础,以自然村为基础,还是以行政村全域范围为基础来制定,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规划范围不同,规划需求也不同。

  第二,规划内容是什么。以前的村庄规划内容多以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主。现在农村的水、电、路、网等实现了广覆盖,基本能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村民对村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新兴居民点的打造,生活污水处理、燃气供应等生活设施的配套,以及农村养老、儿童托管等公共服务的配套。未来二三十年,村级养老服务的需求会较大,农村教育和医疗需求向县城集中是个大趋势,普惠制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县城扩大义务教育和医疗服务能力压力大,中低收入的农村居民到县城就学就医的成本和负担较大,分级医疗又需要农村医疗服务向乡镇和村级下沉,在这样的背景下,村庄规划如何做,也是一个问题。

  第三,规划到什么程度。这涉及规划建设标准的问题。从乡村建设实际看,需要分区分类设定标准。例如,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村集体和农村居民的经济实力更强,生活水平更高,需要更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乡村规划建设的标准可以高一些;水资源丰富和水资源短缺的地区,高寒和热带地区,适用的农村住宅改厕标准不同;考虑到实用性,山区和平原地区农村使用的电线、路灯蓄电池也应该不同,山区易发洪水、霜冻,需要使用质量标准更高的器材;在生态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也要更高。

  第四,规划期限应多长。目前,村庄规划期限多为5至10年。而在规划期限内,规划不一定始终适用。做村庄规划,是希望通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有序建设乡村,强调降低综合成本、增加建设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村庄规划的重要依据是村庄的人口变动和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之后,村庄的人口、经济状况发展变化大,整体走向分类发展,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也引导和助推了村庄布局发生明显变化。尤其在近五年、十年,村庄面貌变化大,空心化也日益严重,居民点、自然村仍有自然集聚的趋势,可能还需要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村庄布局才能稳定下来。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原则推进乡村建设,比较符合工作实际,即全县三分之一的村现在就制定村庄规划、整村推进投资建设;三分之一的村一边建设一边调整规划,所谓“边干边看”;还有三分之一的村暂缓投资建设,等待其自然消亡或摸清其发展方向,再行决定其建设规划方案。

  第五,如何让规划落地。当前面临的最大约束还是土地和资金问题。一般情况下,行政村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土地属于基本农田,除了已利用的集体建设用地外,未利用的可用于落实基础设施升级、公共服务落地的集体建设用地很少。而征地容易引起社会矛盾,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政策趋紧,农用地转用审批严格,建设用地指标紧张。虽然,不少村庄有闲置的农房以及原村中小学占用的教育用地,但如何能盘活利用好这些闲置的土地,还需要研究。因此,村庄新增建设用地,转圜余地不大。

  关于乡村建设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基层政府十分关切。多数县财政收入依赖转移支付,随着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运营、管护支出大增,对县级财政形成了较大压力。而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村内、村间道路,加强乡镇和村级医疗卫生基本建设等还需要新增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只有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才能最大化实现乡村建设规划,切实促进乡村振兴。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
    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
    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
    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
    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
    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
    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
    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
    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
    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
    2025-04-25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