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中国科学报]我国正建设首个农产品碳足迹因子基准数据库

发布时间:2025-05-23 |来源: 中国科学报|作者:李晨
字体 小 中 大

5月17日,在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发布告会暨第十八届农业环境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宣布,我国正在建设首个覆盖三大主粮、大宗经济作物等8大品类农产品,包含29个省级行政区3.8万条数据的农业碳足迹基准数据库,标志着我国农业绿色低碳转型迈入精准量化管理新阶段。


68303b66e4b078fce4496952.jpg

赵立欣介绍首个农产品碳足迹因子基准数据库。中国农科院供图

赵立欣表示,作为全球首个聚焦农业品类的国家级碳足迹数据库,其建设紧密对接国家“双碳”战略需求。该数据库将有效解决核算标准碎片化、数据时效偏差等行业痛点,为低碳农产品认证、供应链管理及区域减排规划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数据库搭建历经三年技术攻关,遵循IPCC清单指南方法和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框架,创造性构建起“种植—加工—包装”全生命周期三级核算体系,整合肥料施用、农药使用、地膜覆盖、灌溉能耗及机械耕作五大关键排放源的精准计量,确定以“单位质量农产品碳足迹”为功能单位,划定从“摇篮到出厂门”的系统边界,设定1%取舍准则,建立了标准化的核算流程。

“农产品碳足迹在时间序列和省级尺度的变化特征,形成了基于省级行政区的农产品碳足迹排放基准。”赵立欣说,目前已完成小麦、玉米、水稻、苹果、柑橘、花生、蔬菜、甘蔗等农产品的碳足迹因子数据集,绘制了农产品碳足迹因子空间特征图谱。

她强调,农产品碳足迹因子基准数据库具有三大特征。首先,它是一个决策工具箱。借助数据库系统,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能够全面掌握我国主要农产品的碳足迹情况。可回溯20年省级碳足迹变迁规律,通过空间特征图谱识别农产品低碳优势产区,为宏观激励政策和具体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

其次,它是一把评价基准尺。利用该数据库创新建立的“省域碳足迹基准值”评价体系,企业可通过横向比对知悉产品低碳水平,据此优化生产技术。这不仅为低碳农产品的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还能有效推动低碳农产品市场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再次,它还提供了一种低碳解决方案。该数据库基于农产品全产业链碳排放构成解析,重点锁定高排放环节和主要排放源,通过定向诊断、推荐先进减排固碳技术,为特定区域、特定产品量身定制“一地一品一策”的低碳解决方案,助力农业产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据项目组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智慧气象团队首席马欣研究员透露,数据库将开启“三步走”升级:品类扩容,预计到2027年,将数据库容量扩展至50个核心农产品,2035年全面建成覆盖所有农产品品类的碳足迹因子基准数据库;精度提升,分步骤开展县级排放因子监测和活动水平数据收集,建成县级网格单元监测体系;智能延伸,引入遥感、AI、大数据等技术,实提升农产品碳足迹监测核算技术水平。

赵立欣表示,中国农产品碳足迹因子基准数据库的建设,将构建行业级量化标尺,为14亿人的“米袋子、菜篮子”装上精准计量碳排放的“绿色天平”,以数字化底座支撑农业“双碳”战略的落地实践,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人民日报]寓教于乐探“油香”
    2025-05-26
  • [新华网]小猪超能实验室主题活动助力青少年了解农业科研魅力
    2025-05-26
  • 中国农业科学院重温贺信精神 全面推进有组织科研 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 体系整体效能
    2025-05-26
  • 半世纪协作攻坚 一甲子科研坚守
    2025-05-26
  • 首个一体化植物病毒载体工具盒成功构建
    2025-05-26
  • 全国耐盐碱小麦攻关成果助力粮食产能提升
    2025-05-26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2025年新任研究生导师培训班
    2025-05-26
  • 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推进会在京召开
    2025-05-26
  • [新华网]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农科开放日农经所搭建所地企协同科普展示平台
    2025-05-26
  • [农视网]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第七届农科开放日
    2025-05-26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