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人民政协报]让废弃水果变身“植物保镖”

发布时间:2025-06-24 |来源: 人民政协报|作者:高志民
字体 小 中 大

当超市里卖相不佳的苹果被丢弃,当水果加工厂的下脚料堆积成山,这些看似无用的废弃物,却在科学家手中变成了守护植物健康的 “生物农药”。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近日宣布,他们成功利用废弃水果发酵生产出天然抗菌物质伊快霉素,这项发表在《工业作物与产品》的成果,不仅为解决水果浪费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更开创了绿色农药生产的新路径。


1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14亿吨水果和蔬菜被浪费,仅我国果蔬采后损耗率就高达20%-30%。这些废弃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糖分、维生素和矿物质,却因腐烂变质成为环境负担。“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木贼镰刀菌 D39 发酵产生的伊快霉素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传统发酵培养 基 成本较高,限制了产业化应用。”研究团队负责人介绍,“直到我们把目光投向废弃水果——那些被丢弃的苹果、梨等,竟然是天然的优质发酵原料。”以废弃苹果为例,其提取液中含有大量果糖、葡萄糖和淀粉。

当这些“天然营养液”加入发酵罐后,木贼镰刀菌D39如同获得了“能量补给”,生产伊快霉素的效率大幅提升。实验数据显示,使用废弃苹果提取液作为培养基时,伊快霉素产量达到20.8毫克/升,不仅超过传统培养基的产量,更将原料成本降低了60% 以上。这种“变废为宝”的模式,让每吨废弃水果都能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生物农药原料。

伊快霉素是一种由微生物产生的天然产物,它如同植物的“免疫增强剂”,能有效抑制灰霉病菌、镰刀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与化学农药相比,它具有三大优势:一是环境友好,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不会造成农药残留;二是特异性强,针对病原真菌效果显著;三是具有全新抗菌靶标,不易产生抗药性。

“传统化学农药就像‘地毯式轰炸’,在杀死病菌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平衡。”研究人员打了个比方,“而伊快霉素更像是‘精准导弹 ’,能靶向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同时保护植物微生态系统。”更令人兴奋的是,废弃苹果提取液不仅能促进伊快霉素合成,还能诱导产生苯乙醇、黄酮衍生物等多种潜在抗菌物质,形成 “复合防御体系”,让植物获得更全面的保护。

为什么废弃苹果提取液能高效促进伊快霉素生产?科学家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提取液中的果糖和淀粉扮演了关键角色。

果糖就像微生物的“能量快车”。当果糖进入木贼镰刀菌D39细胞后,会加速糖酵解进程,最终转化为乙酰辅酶A和丙二酰辅酶A,为伊快霉素合成提供前体物质。同时,果糖还能激活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就像给生产线按下“加速键”,使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提升 3-5 倍。而淀粉则如同“建筑材料”,在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为细胞生长和代谢提供持续能量,确保伊快霉素合成的“工厂”能 24 小时运转。

有趣的是,并非所有糖类都能促进伊快霉素生产。实验发现,蔗糖反而会抑制其合成——这可能是因为蔗糖的代谢路径与伊快霉素合成存在 “资源竞争”。这种选择性代谢的发现,为优化发酵工艺提供了精准方向。

这项研究的意义远不止于废弃水果利用。目前,伊快霉素已在葡萄和烟草灰霉病、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等作物病害防治中展现出良好效果,田间试验显示其对部分病害防效可达 70%以上,接近化学农药水平。更重要的是,它为天然产物的低成本生产提供了范式——利用食品工业废弃物作为发酵原料,既解决环境问题,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 “环保 + 经济”的双赢。

“我们正在与农药企业合作,开发 伊快 霉素的制剂产品。” 研究团队透露,“未来,果园修剪的残次果、果汁厂的果渣、超市淘汰的水果,都可能成为生产生物农药的原料,形成 ‘水果种植-加工-废弃物利用-农业保护 ’ 的闭环产业链。”这种模式若推广,预计每年可消化数百万吨废弃水果,减少数千万吨碳排放,同时为农民提供更安全的植保选择。

当我们扔掉一个 “不好看” 的苹果时,可能很难想象它能变成守护庄稼的 “卫士”。伊快霉素的故事,正是人类利用科技变废为宝的生动例证。从废弃水果到生物农药,这条绿色生产之路不仅彰显了微生物的神奇力量,更启示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还在探索更多废弃农产品的利用可能——香蕉皮、菠萝渣、甘蔗渣等,或许都能成为微生物发酵的优质原料。当农业废弃物不再是环境负担,而是变成绿色产业的 “金矿”,我们将离“零浪费” 的可持续农业梦想更 进 一步。这颗来自废弃水果的伊快霉素,正如同一颗种子,播撒在绿色科技的土壤中,终将长成守护地球生态的参天大树。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农民日报]首届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展示会议在浙江嵊州举办
    2025-06-30
  • [人民日报]新研究拓展番茄品种培育思路
    2025-06-30
  • [人民日报]浙产丘陵农机助力山区梯田水稻高效栽培
    2025-06-29
  • [中国科学报] 我国科学家发现石竹科繁缕属新种“雅布赖繁缕”
    2025-06-29
  • [农民日报]“五减”技术种出“三好”桃
    2025-06-29
  • 习近平回信勉励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 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 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25-06-29
  • 习近平给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的回信
    2025-06-29
  • 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人才联合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交叉融合学术交流活动在京举行
    2025-06-27
  • “三好五减”技术助力桃产业升级
    2025-06-27
  • [人民政协网]解锁美食香气密码:新型技术如何让食品风味更迷人?
    2025-06-27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