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至18日,由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鄂尔多斯市农牧局联合主办的“草堂鄂尔多斯行—优质牧草种植关键技术培训会暨全国科普月农业农村活动”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圆满落幕。来自全国10余个省区的政府部门、农牧技术推广部门、种植养殖企业以及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及团队成员共计150余人参会,共发放技术手册600余份。
作为本次培训会的核心环节,9月17日上午的田间课堂直击产业痛点,将先进技术从“实验室”搬到“地头间”。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鄂尔多斯综合试验站与内蒙古骑士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机饲草种植基地两大观摩现场,专家团队化身“田间导师”,开展了一场生动的实操教学。当天下午的专题培训环节,则是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开展针对性培训。相关专家结合鄂尔多斯沙地气候特点,详细讲解了沙地苜蓿安全越冬技术,从品种选择到技术应用,给出了一套可复制、易操作的解决方案。另外,专家还围绕苜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学员根据土壤肥力定制施肥方案,避免盲目施肥造成的资源浪费与土壤退化。
牧草生产技术的落地离不开“政府部门—科研单位—推广部门—企业”的深度联动。本次培训会不仅是技术交流的平台,更是成果转化与需求对接的“桥梁”。其间,中苜5号苜蓿品种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标志着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育成的优质牧草品种正式与鄂尔多斯本土企业牵手。据了解,中苜5号苜蓿品种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非常适宜在鄂尔多斯地区推广种植,此次签约合作将进一步推动该品种在鄂尔多斯地区的规模化种植,为解决沙地苜蓿越冬难和盐碱地种植难问题提供支撑。
在座谈会上,牧草产业主管部门代表、农牧技术推广部门代表、企业代表围绕各自关注的政策、技术推广、技术需求等方面内容展开热烈讨论,牧草体系岗站专家进行了一一回应。组织草堂行培训活动的综合试验站要将企业的技术需求放在首位,将草堂行培训的“六个一”持续执行下去,即:一场调研、一个报告、一群专家、一堂课程、一次座谈、一场签约,要将试验站建在产业一线,把技术送到农牧民手中,真正让科技成为牧草产业振兴的“硬支撑”。
本次会议紧扣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升饲草生产能力,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以“科技赋能—破解瓶颈—跟踪服务”为核心,将科技支撑与科学普及紧密结合,搭建起“国家牧草产业体系-地方政府-生产主体”的长效合作机制。下一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鄂尔多斯综合试验站将联合当地行业主管部门、技术推广部门,针对本次会议收集的产业需求开展“技术下沉”行动,深入田间开展跟踪服务,建立技术示范样板田。同时,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持续为牧草产业从业者提供技术支持,为鄂尔多斯牧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