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农民日报]论一颗“好桃”的自我修养:颜值、风味一个都不能少

发布时间:2019-07-24 |来源: 农民日报 2019年7月24日|作者:李丽颖 孙眉
字体 小 中 大

  什么样子的桃子才算得上是一颗真正的“好桃”?

  水蜜桃、油桃、黄桃、蟠桃……如今的水果市场上桃子琳琅满目,品种繁多,这些水嫩嫩、滑溜溜、甜滋滋的各色桃子,让人垂涎欲滴。那么,你知道,什么样子的桃子才算得上是一颗真正的“好桃”吗?7月20日-22日在山东蒙阴举办的“全国优质桃评比大赛”上,全国各地的桃农拿出精心培育的桃子,“群桃斗艳”,一较高下。

果农们在围观金奖桃品。李丽颖 摄

  一颗“好桃”的自我修养:颜值、风味一个都不能少

  在评比大会现场,527个样品的桃子摆个满满当当:大如手掌的蟠桃,小如乒乓球的毛桃,各式各样的黄桃、白桃,油桃——这些桃的主人,来自全国各地的桃农,除了蒙阴当地桃农外,山东、河南、湖北、广东、上海等12个省市的桃农都来参加了。

  桃农如此重视“赛桃会”,评判规则更是丝毫不能含糊。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王力荣研究员从事桃育种研究30多年,她告诉记者:“一颗好桃要衡量其风味品质和外观品质。”真是颜值和风味一个都不能少!具体来说,要以风味品质和外观品质为主要因素,兼顾均匀度、肉质、大小、成熟度、有无瑕疵,如果有裂核、裂果、流胶等就要淘汰。另外外观上考量果形圆整、丰满等方面,风味品质则考量浓郁、爽口等方面。要想成为金奖桃子,还要经过无破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检测仪的考验。经过专家现场对桃子进行评比,最终40个参赛桃品获得了金奖。

“全国优质桃评比大赛”现场。李丽颖 摄

  王力荣指出,由于桃子是以鲜食为主,这次评比主要以7月上中旬成熟桃的品种为主。虽然评比不能囊括所有品种的好桃,但对引导桃产业转型升级有积极意义,告诉桃农什么是优质好桃。

  目前桃品市场呈现出优质桃高价、劣质桃“烂市”的局面,有的桃一亩卖三五千,有的桃一亩卖三五万。在消费市场上,高品质桃果价格相当坚挺,而品质其实包括环境品质、外观品质、风味品质、营养品质等多重因素。以阳山水蜜桃为代表的高糖度桃果,汁多味美,长三角市场一般5~10元一个;一蒙阴黄桃味代表的套袋桃果,每公斤8~12元。2017年套袋的优质黄肉桃在10元/千克以上,但普通的白肉桃2~5元/千克,甚至降到0.8元/千克;最近几年黄肉蟠桃、黄肉油蟠桃成为超级果品,一果难求,有的桃园亩产值达到6万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理念转变,市场需要更多高质量、健康美味、安全放心的鲜桃。

  “桃子自由”的追求:更多的好桃,更长的供应期

  桃树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果树树种,有4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可以说,中国是桃树的故乡。《诗经·魏风》有“园有桃,其实之淆”的描述。魏风就是在黄河以北、主要是山西。其他古籍如《管子》《山海经》等都有关于桃树的记载,这说明远古时期在黄河流域已普遍种植桃树。

  在中国的古诗词中,桃和桃花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不仅如此,许多民间故事、神话志异、小说民谣中都有桃的身影。最著名的由桃子引发的战争,恐怕就《西游记》里王母娘娘的蟠桃,引得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

  如果你是资深“吃桃”爱好者,生活在中国就是最幸福的选择了,连“全国优质桃评比大赛”的专家评委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教授David  Byme都感叹:中国桃子品种太丰富了!我国的桃种类分为普通桃、油桃、蟠桃、油蟠桃和观赏桃,可以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桃育种科研工作的深入,我国科学家阐明了油桃、蟠桃、果肉颜色、果肉软硬程度、果实香味等基因的分子机制,提出了遗传改良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科技支撑下,我国桃的供应期可以实现3月至10月的超长供应周期,在果皮和果肉颜色、果实大小、形状等方面,更是形成琳琅满目的品种格局,真正实现了“桃子自由”。

  在我国不同地区,对桃的偏好并不相同,如广州人多喜脆型,浙江人多喜柔软多汁的水蜜型,北京人多喜大型、高糖低酸型,新疆人特喜欢蟠桃。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桃生产国和消费国,桃品种达到1000多种,其中以早熟和中熟品种为主,我国桃产业依靠科技构建了以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为导向的多元桃产品体系。

在批发市场上,蒙阴蜜桃畅销。杨德中 摄

  近年来随着桃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开始逐渐由满足消费需求向引导市场消费的转变。如中国农科院郑果所最早在国内推广了油桃、蟠桃等产品,一时引领桃产业发展风向。中油蟠系列品种集油桃和蟠桃特性于一身,成为桃中精品,如中油蟠7号和9号果园收购价16-40元/公斤,刷新桃价格纪录;中蟠桃系列品种以其独特外观和优良品质成为市场新贵,中蟠11号引领我国“黄金蟠”发展;中油桃系列品种曙光、中油4号、中农金辉和中油8号的套袋果成为“黄金果”,售价翻番;中桃黄金蜜系列品种,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记者了解到,郑州果树研究培育出“中桃”、“中油桃”“中蟠桃”“中油蟠”“中碧桃”等系列新品种70多个,桃品种推广面积占全国25-30%以上,占新发展面积50%以上,占设施栽培面积80%以上。

  “好桃”背后的隐秘:绿色技术种出优质桃子

  蒙阴县卧虎山家庭农场任庆梅生产的桃子在评比中获得了金奖,她喜不自胜地向记者展示她的桃子和获奖证书。“同样是种中油蟠9号,你家桃子为什么能获奖?”任庆梅自豪的回答:“我们家种植水平高!”王力荣也告诉记者:即使是同样品种,种植管理水平对桃子品质和产量也有很大影响,特别对于新桃园来说,前三年的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蒙阴县卧虎山家庭农场任庆梅展示她的桃子和获奖证书.。李丽颖 摄

  为此,郑州果树研究所针对产业问题,系统集成创新8类36项共性核心技术,形成适应不同产区、各具特色、可复制的桃产业绿色发展技术模式,全力支撑桃产业发展。如品种调整优化技术,突破了大果高糖蟠桃和油蟠桃品种,丰富了桃品种果实类型;推出系列黄肉桃品种,延长了鲜食黄桃供应期;强化油桃传统优势,实现优质油桃品种熟期配套;选育观赏桃系列品种,花期配套45天。

  如种苗保纯提质技术。应用SSR分子鉴定,提升苗木品种纯度;研制苗木生产技术规程,提高苗木等级质量;优化抗砧无性繁殖技术,解决桃园更新再植障碍问题。

  还有土壤改良修复技术、桃园集约省力技术、果实品质提升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设施桃品质提升技术、桃花高效栽培技术等等桃产业绿色发展技术

  种桃要致富,品质是关键。有了科技支撑,蒙阴桃农更有底气:山有多高,果就有多高!如今蒙阴蜜桃已经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47万农民中有44万是桃农,农民70%的收入来自蜜桃,全县80%的山地丘陵种植蜜桃,蒙阴种植蜜桃65万亩,桃花满山,桃果满山。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
    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
    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
    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
    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
    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
    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
    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
    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
    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
    2025-04-25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