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活动
分享到

微量生物质转化纳米碳技术助力粮食增产

发布时间:2025-10-17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作者:焦裕冰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单位,创新性地将闪蒸焦耳加热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了将极少量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纳米碳并显著提升作物产量的技术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一个地球(One Earth)》。

研究团队连续两年对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四种作物开展田间试验,每公顷仅需叶面喷施纳米碳18克,可使作物增产9.1%~27.3%,且不影响籽粒品质。纳米碳进入叶片后与叶绿体直接互作,显著增强光合作用;同时激活作物防御信号通路,提升对病原菌的抗性。该技术对土壤生态系统无负面影响,与传统生物炭施用相比,可大幅降低投入,减少生命周期碳排放超万倍,助力实现粮食生产碳中和目标。

该研究首次验证了纳米碳材料叶面施用对作物增产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现了实验室研究向实际应用的转化,为全球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了创新方案。

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通讯员  李晓娟)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oneear.2025.101486


图片 (2).jpg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人民日报]新疆刷新全国玉米高产5项纪录
    2025-10-17
  • [总台中国乡村之声] 你不知道的迁飞昆虫的秘密
    2025-10-17
  • [总台中国乡村之声] "虫口夺粮"的空中较量
    2025-10-16
  • 科技赋能新疆伊犁玉米生产 两百万亩规模化丰收见实效
    2025-10-16
  • [CCTV-17]《中国三农报道》战三秋 夺丰收 内蒙古 秋收进度已超八成 11月初全部完成
    2025-10-16
  • [央视三农]世界粮食日,中国以“千亿跃升”作答
    2025-10-16
  • [央视网]大国粮策
    2025-10-16
  • [新华网]新华网财经观察丨新茶饮的出海密码
    2025-10-16
  • 可精准监测粮油霉变毒素的智能预警技术开发成功
    2025-10-16
  • [CCTV-13]《新闻联播》全国秋粮收获进入高峰期 进度过六成
    2025-10-16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