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三农一线
分享到

深入基层 察实情 办实事

——加工所张春江参加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的体会
发布时间:2013-04-11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作者:张春江
字体 小 中 大

    编者按:继2011年、2012年之后,农业部于今年2月份再次开展了 “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张春江、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赵一夫两位青年同志分别跟随相关调研组深入河南、陕西两省调研。在一个月“沉下去,收上来”的调研路上,他们身体力行,走村入户,倾听农民心声;深入田间,了解春耕,记录百姓所盼;走进车间,感受发展,体察面临困难。今天,他们重回案头,写下收获,反映三农变迁。下面分享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张春江的心得体会。

    受院里和所里派遣,我有幸参加了部里组织开展的2013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今年2月25日至3月24日,由部农产品加工局杨泽钊副巡视员带队,第二十四调查组一行四人在河南省深入农村和企业一线调研,累计走访4个地市的8个县(区),包括12个乡镇、16个行政村、217个农户和2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召开18次基层干部群众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调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调查总报告1篇,农产品加工业专题调研报告1篇,报送情况反映信息8篇,被采用5篇,其中“农民如何看待土地确权”(第20期《情况反映》登载)受到韩部长高度重视,并做了重要批示。
    作为院里派出参加“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的一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机会难得,在与领队和组员制定详细调研计划的同时,虚心请教调研方法和技巧;在调研期间,努力做到全心投入,身体力行,走村入户,倾听农民的心声;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苗情和春耕备耕状况;走进猪舍、大棚,记录农民朋友的所思所盼;走进企业车间,实地感受农产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态势,体察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配合调查组做好调研工作的同时,还做好文字记录和信息上报工作,一月下来,形成访谈记录5万余字,积累了大量关于三农发展的鲜活材料。
    通过一个月的基层调研,使我对农村的发展形势、农业的美好前景、农民的所思所想、加工业的整体发展有了更直接更切身的了解和认识。虽然体验的辛苦劳累不是办公室案头工作所能比,但是农村基层和生产一线的所见所闻,农民朋友、一线工人的淳朴与友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努力,深深的感染着我。对我个人而言,通过这次调研不但接了地气,更汲取到了丰富的营养,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踏实工作,为农业产业发展贡献全力。
    此次调研活动中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是重点之一,通过调研我获益良多,对农产品加工业有了全面的、多维的、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农产品加工业拉动农业蓬勃发展。河南素有“中原粮仓”的美誉,近年来,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627家,从业人员180多万,同时带动大量农民为其提供运输、储藏、包装等配套服务,促进了农民务工和就业。全省粮食、肉类加工能力分别达到700亿斤、128亿斤,火腿肠、味精、面粉、方便面、挂面、米面速冻制品等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在全国仅次于山东。在调研中,通过对标准化小麦原料基地、种养加结合的循环小区、饲料、屠宰、面粉、主食、休闲食品等加工企业的考察,发现河南在以工促农、基地与公司结合、全产业链建设、产业集群聚集等方面已经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正在推动河南“中原粮仓”向“天下厨房”转变。
    第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些限制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一是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生产环境和设施条件落后。如武陟县恒康肉类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屠宰生产线没有击晕装置,生猪上挂屠宰时叫声凄厉,应激反应巨大。二是原料基地建设不足,原料质量难以保证。商丘市百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目前生产面粉的原料主要从分散的农户手中收购上来,品种繁杂、品质各异,对产品品质一致性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三是加工链条短,产品以低端为主。多数面类加工企业以小麦磨粉、挂面、方便面为主;生猪和禽类屠宰企业以屠宰、分割等初加工为主,经济效益较低。四是企业面临成本制约和融资制约的不利影响。近年来,原料、能源、人力和物流等成本显著上升,并且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日趋严重。延津县克明面业有限公司和河南远征面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不得不加大投资引进设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许多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中小微企业,都是季节性收购小麦,常年开工使用,占压资金非常严重,同时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手续复杂、利息高、抵押难、担保难等问题突出。
    第三,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需求迫切。一是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弱,自主技术创新不足,产品种类少。联泰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生产各类休闲小食品,在完全竞争性的市场中,必须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生存,但目前公司基本没有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只能靠跟进欧美、港台的发展趋势,引进生产线来调整和改善产品结构。二是大部分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不多。许多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科技人才匮乏,对外部新技术的需求意愿非常强烈,但由于缺少信息沟通渠道,缺乏对高校、科研院所的信任感,因此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较少。广大企业希望政府部门定期开展科企技术对接活动,组织高水平专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另外在调研期间,我们抱着向企业学习、为企业办实事的心态,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协调临颍县辣椒合作社与贵州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实现产销对接,目前双方已取得进展。结合农科院和加工所的职能,立足于科研单位的优势,我们积极为调研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对接,分别与漯河市众益达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旭瑞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雪鹰速冻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武陟县即可达食品有限公司、商丘贵友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高老庄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洽谈,探讨企业发展的瓶颈,并表达了进一步合作意愿。
    今年的“百乡万户调查”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调研中的所闻所见所思所获将使我受益终生。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
    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
    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
    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
    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
    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
    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
    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
    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
    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
    2025-04-25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