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唤醒农业科研新生机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无论是人们的日常学习、通信交流,还是各类行业对自动化和数据化的追求,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也行业发展增添了巨大的助推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第三党支部就是这么一支紧跟时代、至关重要的先锋队,支部现有党员13名,由网络中心为主的一支年轻、忠诚、扎根于农业信息技术领域的骨干团队,曾荣获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2017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农业信息研究所优秀党支部。
当传统的农业领域遇上新兴的信息技术
2016年起,该支部与山东蒙阴县垛庄镇孙家峪子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科技对接活动。当地果农向他们表示希望学习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等知识,但苦于难以寻得合适的资料。为帮助果农培训,党支部第一时间联系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列出相关图书清单,从3000多份书单中精心挑选出满足果农需求的实用图书100余本,在村委会设立了图书角,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
除了“纸质资料”,党支部还帮助孙家峪子村建立了“果园数字化管理平台”。山东是果品大省,果树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很大,果树产业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粗放的管理模式可能对生态环境和果品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技术管理是必要的。“果园数字化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果园温、光、水、气等生态因子与植物生长状态数据,既能够开展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和应用系统示范,也为政府监管、专家指导、果园管理、电子商务等提供技术支撑。
保障疫情期间的信息技术支撑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疫情期间的社会保持了安定的秩序,其中,5G技术、AI算法、无人机等等技术产品,以及线上办公、线上教育和个性化信息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支部同样承担起保障信息技术的工作,积极引导党员在工作中作表率、当先锋,增强服务意识、强化主动干事的责任担当。春节假期期间,党支部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我院防疫要求,全体党员迅速行动,立即解除春节休假,组织成立四个专门技术小组,克服技术人员受疫情影响不能回京等困难,采取多种措施统筹推进云视频、智慧农科、院所门户网站及邮件系统等重要业务工作,为我院视频会议、在线办公、文献远程在线查阅等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有力地保障了全院疫情防控和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方面,党支部为云视频做好保障工作,组建了院机关及院属单位视频会议保障微信群、编制视频会议操作明白纸、不断提升我院云视频会议保障级别。疫情期间,为全院7640名科研人员开通云视频帐号,共保障全院各类视频会议7000多场次,累计参会人员7.3万人,累计会议时长达1.1万小时,有效支撑了我院党务政务、业务部署、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开展。
另一方面,党支部为智慧农科平台技术做好支撑工作。为保障好全院科研人员网上办公、电子文献数据库访问下载服务,三支部党员带领大家主动服务,积极对接研究生院,紧急开通帐号4000余个,解决身在湖北和即将毕业学生远程访问电子文献资源的迫切需求。做好院所门户网站及邮件系统运维。党员牵头,与系统管理员一起保障院所两级门户网站群及邮件系统正常运行,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我院重要信息及时发布。
以创新引领党务工作
党支部以支部活动为抓手,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增强支部凝聚力。山东省蒙阴县垛庄镇孟良崮红色教育基地,是作为党员干部重温革命传统、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阵地。党支部组织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缅怀先烈,传承精神,学习党史,红色沂蒙精神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与责任。在建党97周年之际,党支部组织开展“徒步重走修渠路,践行红旗渠精神”主题党日活动,与林州农业局一起赴农业企业、基层开展调研,共同探索“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并重温入党志愿书,在推进业务的同时提升党性修养。
在业务工作中,纪检小组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敢管敢抓,抓住“关键少数”,督促各部门重点推进委托业务合同签订、服务与设备采购等流程规范化管理,在科研经费支出过程中把好廉洁关。针对网络中心信息化建设工程多、服务采购多的特殊情况,自2015年起,党支部要求在工程建设、招投标、服务采购过程中,必须有所纪检部门、纪委委员或纪检小组成员参与,确保程序合法合规。积极配合所党委开展科研经费“阳光工程”,在智慧农科平台上开通借款、报销、劳务费发放等审批流程,支撑财务处试行报销流程“无现金化”,提高报销工作效率、降低财务风险。
2020年,高新技术在疫情中展示出强大的社会生产动力,为抗疫提供了最先进的武器。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高效运转的现代化社会。农业信息研究所第三党支部作为信息化骨干团队,也在通过自身的创新技术,为全院的信息化工作提供保障,为农业领域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他们也正以科技创新的使命担当唤起农业研究这一领域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