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事迹

油料所院士团队奏响春天的序曲

发布时间:2020-06-15    来源:油料所    作者: 点击数:

  “从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消息传来,已经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两个多月的油料所质量安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李培武院士眼角有些湿润。

  过去的两个多月,这支王牌团队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全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调研和科研检测工作,为疫情期间政府部门正确决策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大量政策建议和重要的技术支撑,为武汉复工复产奏响春天的序曲。

组建疫情应急突击队

  疫情暴发之初,李培武就带领团队成员组建了一支疫情应急突击队,投身到武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应急调研中,他们深入武汉市主要超市、农贸市场,通过近半个月现场调研、微信、电话、视频连线等多种联络方式及时掌握了武汉市区米面油、果蔬及肉蛋奶等基本生活物资,特别是鲜活农产品供应情况,通过系统调研、持续监测,第一时间上报了相关农产品市场供应信息、短缺风险与对策建议,为国家科学调度决策、保障武汉人民生活供应、打赢新冠病毒阻击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关键时刻体现了国家队的责任担当,得到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科院领导的表扬。

  随着武汉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团队及时研判企业市场对复研复检的需求。针对国内外市场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等真菌毒素亲和柱检测产品缺口,胡小风、王督、张良晓、王秀嫔等科研骨干第一时间到实验室开展相关产品制备和检测,累计为市场提供2250根免疫亲和柱,保障了企业的产品供应,为保障疫情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材料供应和满足国内外市场检测产品需求提供了关键技术与材料支撑。

满怀豪情全力以“复”

  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科研秩序,但团队居家不误科研,大家面向“十四五”(2021年-2025年)国家需求,多次组织召开视频研讨会议,凝练团队创新目标、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研究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向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和湖北省提交“十四五”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重点项目规划建议,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2月初,实验室保存杂交瘤细胞株的液氮罐液氮储量报警,600多只实验小鼠专用饲料告急,如不能及时补充,多年选育成功的杂交瘤细胞株材料将毁于一旦,这些杂交瘤是我国农产品真菌毒素高灵敏免疫检测技术跃居国际领先水平的关键原创性资源,也是油料所免疫快速检测技术成果转化中自主核心试剂抗体的重要发生器。党员姜俊、王督、张良晓,学生黄壹等挺身而出,克服了重重困难,积极稳妥、有序高效的解决了各项突发科研难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的领航者

  人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的源头在农产品,粮油又是基础。李培武带领的这支团队是这个领域的大牛团队。1994年底,李培武婉拒丹麦皇家农业大学的挽留,回到祖国油料科技工作岗位,多年来他多次放弃各种“机遇”,始终践行着自己“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国籍”的爱国主义情怀。多年来,李培武和他的团队始终奋战在科研、生产与检测一线,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团队研发的黄曲霉素检测技术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垄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李培武也因此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多年来,油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已培养出数十名研究员、副研究员和高级实验师、高级农艺师等优秀创新人才,形成了年龄、职称、专业搭配合理具有竞争力、创造力的创新团队,先后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湖北省红旗党支部、农业部创新团队,中国农科院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为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从创建到逐渐发展壮大,提高我国粮油质量,保障粮油食品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