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人,战“疫”杠杠的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特产所党委把全所职工和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担起责任,确保防疫科研两不误。
疫情防控的排头兵
“对所区内全体职工和居民开展逐一排查,挨家上门询问登记,对居住在外地的人员,用电话和微信排查”。疫情伊始,特产所就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展开了一系列防控行动,为了确保不漏掉一个人,他们进行了一一上门排查。同时为了帮助职工、居民科学应对疫情,“我们每天都在线上分享疫情动态和科学防护知识,叮嘱大家做好隔离,保障所区安全”。
特产人深入到疫情防控重点社区,冲在一线抗击前沿
“疫情期间,我们的党员冲在了前面”。根据省直机关工委和院直属机关党委有关文件要求,特产所党员纷纷行动起来,深入一线,冲到了各个基层防控前沿。刘汇涛、董昕瑜、侯微组成了社区工作小组,深入到疫情防控重点社区,协助完成了发放和张贴《复工通知》等宣传工作。齐晓妍、郭肖兰等同志则组成了监察员小队,协助小区治安维护、巡逻,检查是否有聚餐活动等。苏伟林、苌群红、徐超则被抽调进了省直机关党员志愿者突击队,在地铁站出入口进行防疫检查、引导登记购票、维持秩序等。
患难与共的有心人
“疫情无情人有情,愿略尽绵薄之力”,号召发出后不久,特产所全所职工、学生和离退休老同志近400人向新冠肺炎防控一线共计捐款40000多元。“考虑到一线防控人员需要提高免疫力,我们的特产西洋参片就派上了用场”。通过多方联络,特产所向武汉市中心医院捐赠2000盒,向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捐赠1000盒,向吉大一院、吉大二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各捐赠500盒,向净月区疫控中心捐赠200盒,向玉潭派出所捐赠100盒,向聚业社区捐赠50盒……同时为支援疫情防控重点社区开展防疫工作,还筹集医用酒精10瓶、新洁尔灭5瓶、84消毒液5瓶、一次性无纺口罩5盒(250只)、乳胶手套2盒(100副)、分析纯酒精10瓶。郭利研究员所在团队则将多年的科技成果—“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核酸标准物质”贡献了出来,助力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即使个人的力量微小,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办公室的邵帅同志将自己购买的2000个口罩,全都捐给了防疫一线。
特产所人向武汉市中心医院捐赠物资
守土担责的实干者
随着疫情持续发展,各行各业都有所波及,农业农村产业尤甚。“术业有专攻,这种时候,我们就得发挥科学家精神,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要及时研判疫情对我国特种动物产业的影响与挑战,推进特种动物产业复工复产,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为此,特产所组织开展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鹿产业、毛皮产业的影响调查”,通过电话和网络调查问卷,收集到来自全国26个省、市、区的150余人次的电话采访、1000余份网络调查问卷。“疫情期间,大家配合很积极,就是因为众志成城,我们才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这么多有价值的数据,为下一步分析打好了基础”。负责人介绍,“有了大数据,我们又马不停蹄组织专家、学者从全产业链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鹿业、毛皮产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重点是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同时呼吁社会理性认识、合理对待特种经济动物产业”。
特产人奋战在实验室,开展抗击疫情科研攻坚
不仅如此,防控期间,一些科研团队始终奋战在实验室里,日夜攻坚。“毛皮动物冠状病毒病原生态学和传播途径还是未解之谜,此次疫情大爆发,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不得不防”。又是一次应急性科研任务,每次面对紧急情况,他们已习惯了战场上的厮杀、与病毒的较量,只为了“查明真相,揭示真理,有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