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全文搜索
  • 首 页
  • 讲坛介绍
  • 讲坛动态
  • 历次报告
  • 媒体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次报告

针对气候变化公约的农业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10-17     【字体:大 中 小】
    
    【报告主题】:针对气候变化公约的农业研究
    【主讲人介绍】:
     林而达研究员长期从事重大环境问题的科学研究,曾任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持续发展所所长,兼任中日农业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担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经社理事会常务理事、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等职。
    从199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谈判起,林而达研究员积极协助国家主管部门主持了近20年跨部门的气候变化对农、林、水、海岸带影响与适应的合作研究,解决了农业影响模式参数区域化等技术问题,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区域气候模式驱动的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预测系统,定量评估观测到的、短期的和未来30-80年的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建立了与国外同步的气候变化适应框架和支持系统。林而达率先实践农业温室气体清单核算方法,支持国家减排行动。他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论文和著作,带动培养了一支青年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攻关队伍。
    据统计,1995年,他提出的“中国农业系统是含碳温室气体弱汇”的结论,被中国代表团作为谈判的科学依据,至今仍然被广泛接受;经过对气候变化农业影响的模拟与经济效益分析,1996年,他提出的“采取适应对策的新增成本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困难”的结论,至今仍作为我国参加气候变化适应议题谈判的重要依据。
    林而达及其研究队伍取得了一系列的奖励成果,其中“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林业、水资源和沿海海平面影响和适应对策研究”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全球气候变化区域评价中的农业系统模拟及其在环境外交中的应用”获农业部1997年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中国动物甲烷排放的测定与国家清单的编制”获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京都议定书和排放贸易对策研究”2001年获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优秀科技成果、先进个人奖,“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八名)。近年来他还帮助其他青年科技人员获得科技成果奖励。
   

相关文章

  • 04-23 转基因农产品安全
  • 05-04 经济新常态下的“三农”问题
  • 04-04 中国肥料产业发展及未来趋势(上...
  • 04-04 中国肥料产业发展及未来趋势(下...
  • 04-04 传统主餐工业化共性技术与关键装...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   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技术支持电话:010-82109809    京ICP备0908978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