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产业专家团» 产业专家团概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奶产业专家团组建方案

发布时间:2023-11-0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和“要下决心把乳业做强做优”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协同院内外相关科研和推广力量组建奶产业专家团,围绕奶源基地建设、奶牛健康养殖、乳制品加工、乳品质量安全以及消费引导等方面,开展奶业全产业链技术支撑服务,打通科技成果应用和服务产业一线“最后一公里”,为我国重要畜产品稳产保供和加快推进奶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一、背景意义

(一)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

“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肉蛋奶是动物性蛋白的主要来源,让菜篮子装满高质量的肉蛋奶,不仅是保障食物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内容。2022年我国奶业提质增效稳步提升,全年牛奶产量达到3932万吨,同比增长6.8%,创历史新高,奶源自给率实现首次增长。但受新冠疫情、国际局势动荡等影响,我国奶牛饲养成本持续增加,利润空间不断压缩,我国奶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受限,生鲜乳稳产保供的不确定性增加。

(二)依靠科技支撑降本增效是生鲜乳稳产保供的重要保障

据农业农村部生鲜乳收购站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鲜乳公斤奶全成本3.70元,同比上涨48.1%;而美国、欧盟、新西兰公斤奶成本分别为2.5元、2.48元、2.3元,比其分别高48.0%、49.2%和60.8%。我国生鲜乳公斤奶饲料成本2.76元,同比上涨10.4%,均创历史新高。伴随生鲜乳交售价格回落,2022年每头成母牛年平均产奶利润4340元,同比下降2500元。养殖成本的增加、利润空间的压缩影响我国奶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奶牛养殖优质饲草料自给能力不足、饲草料品质整体偏低、奶牛健康状况不佳、饲料转化率低、氮磷等营养素排放过高、粪污有效利用率不高、产品品质单一等,导致奶牛生产效率低、养殖投入产出比过高,迫切需要科技支撑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实现生鲜乳稳产保供。

(三)组建奶产业专家团体现国家队使命担当

中国农业科学院以牧医所为主的相关研究所联合奶业主产区的高校、技术推广部门以及龙头企业,通过联合科技攻关、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应用,2022年先后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奶牛养殖优势区内建立了15个示范基地,以点带面、辐射推广,覆盖牛群约50万头,主推技术11项,有效推动我国奶业生产提质增效发展。当下,坚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定位,强化对我国奶业优势科技资源的统筹,组建一支奶产业专家团队,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和技术推广部门的“集团军式”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为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和奶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科技支撑。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下决心把乳业做强做优,生产出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高品质乳业产品”的重要指示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扩大奶业生产,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的要求。积极配合落实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根据部院重要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举院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整合院内外全国奶业科研和示范推广等主要科技力量,组建奶产业专家团,在全国奶业主产区建立专家工作站,以区域奶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结合“专家团-工作站-牧场课堂”服务格局,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奶牛养殖技术需求,围绕投入品-奶牛生产-产出品等环节,通过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应用,提高奶牛单产、饲料转化率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并带动奶牛生产降本增效,提升牧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我国奶业发展中的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

三、发展目标

依托全院相关研究所创新团队和相关科技力量,组建一支由60人左右固定人员和50人左右长期合作人员相结合的奶产业科技支撑队伍,建立与地方政府、企业、规模牧场的长效沟通合作机制。在东北优势奶牛产区的黑龙江哈尔滨市、齐齐哈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华北奶牛优势产区的山东青岛市、东营市、临沂市,天津北辰区,河北石家庄市、保定市,河南兰考县,西北奶牛优势区的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甘肃定西市等区域,建设9个奶产业专家工作站,作为开展科技服务的重要抓手和前沿阵地。到2025年,培训专业技术人才500名以上,核心服务区奶牛单产提高5%以上,饲料转化率提高8%以上,乳脂率、乳蛋白率分别达4.0%和3.3%以上。到2030年,健全奶产业专家工作站,培训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左右,核心服务区奶牛单产提高10%以上,饲料转化率提高10%以上,乳脂率、乳蛋白率分别达4.2%和3.35%以上,辐射牛群达100万头以上。

四、组织架构

奶产业专家团是一个服务型产业技术协作组织,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奶业振兴行动和“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服务奶产业降本增效,保障乳品质量安全供给。专家团设团长1名、副团长4名,分设9个专家工作站(详见图1),每个工作站由饲草、营养、繁育、疾病、环境、加工、信息等方面专家组成。各站任务由牧医所草原所、饲料所、兰牧药、环保所、信息所等院内相关创新团队及院外相关科研单位和主产区农业推广部门等共同组织承担,并与“奶业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和“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奶业平台资源有机结合,构建科研布局“一盘棋”、科企合作“一条龙”、技术方案“一体化”的奶业协同创新与应用格局。结合奶业全产业链技术需求,进行如下重点任务分工与协作。

(一)饲草种植。重点开展不同地区苜蓿、燕麦等新品种筛选、高效种植、农闲田饲草化利用技术集成示范与应用。(草原所牵头,饲料所、兰州大学、宁夏畜牧工作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参加)

(二)粗饲料加工。重点落实优质青贮行动GEAF计划,开展玉米青贮、苜蓿青贮等质量安全跟踪评价、新型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不同地区粗饲料生产加工利用模式的集成与示范应用。(牧医所牵头,饲料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兰州大学、宁夏畜牧工作站等单位参加)

(三)营养调控。重点开展奶牛饲料转化率提升技术、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降本增效技术、奶牛(含后备牛)精准营养与减排技术集成与应用。(牧医所牵头,饲料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新疆农业大学、青岛市畜牧工作站等单位参加)

(四)高效繁殖。重点开展奶牛体内胚胎生产与移植技术、性控精液人工输精技术、高效超排技术等高效繁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牧医所牵头,宁夏畜牧工作站、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参加)

(五)疫病防控。重点开展重要人畜共患病的综合防控技术、重大疾病疫苗创制与诊断试剂的研发、重要疫病多联灭活疫苗和诊断产品研制、规模化牧场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示范与应用。(兰牧药牵头,牧医所、饲料所、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参加)

(六)粪污环境。重点开展养殖污染控源减排技术与设备、畜禽粪污沼气发酵技术、养殖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模式等集成与示范。(环保所牵头,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等单位参加)

(七)优质乳生产。重点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牛奶活性成分富集营养调控技术、奶产品营养品质形成机制与调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牧医所牵头,宁夏畜牧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现代牧业、君乐宝乳业、光明牧业等单位参加)

(八)信息综合。重点开展数字奶业管理应用技术集成,构建奶牛数字化管理与应用服务平台新模式,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牧医所牵头,信息所、宁夏畜牧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参加)

7.png

图1 奶产业专家团架构

五、重点任务

(一)开展产业发展预测、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研判国内外奶产业发展趋势,开展阶段性、区域性、长期性战略与政策研究,向农业农村管理部门等递交咨询报告,为国家制定奶业安全保障政策、农业科技政策等提供重要依据。

(二)凝练重大攻关目标,开展全产业链技术集成示范。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奶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凝练重大科技攻关目标,围绕投入品-奶牛生产-产出品等环节,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示范,构建不同主产区奶牛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提升牧场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

(三)提供产业应急性、突发性事件技术支撑。监测生鲜乳产量、乳制品贸易、苜蓿干草贸易等数据,分析高温、高温、涝渍、干旱等极端气候对奶牛生产的影响,加强综合风险会商研判,及时报送风险预警预测报告,制定技术处置方案,开展应急服务。

(四)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构建由“专家团+专家站+带头人”组成的技术服务体系,以各类培训为载体,注重现场技术指导、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和跟踪评价相结合,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发挥合作单位优势,形成了以科研院所出技术、技术推广部门组织推广、合作企业做示范的“全国一盘棋”的科技推广培训示范机制,使技术模式切实落地。

(五)形成协同研讨交流机制,建立健全服务平台。调查、收集并及时提交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报告。协调各专家站开展调研和技术服务,组织产业发展年会。建立奶牛全产业链大数据服务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有效支撑。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由一名副院长担任组长,成果转化局局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院机关相关部门和院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成果转化局科技推广处,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专家团的具体工作由牧医所牵头负责,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产业政策研究、信息报送等各项工作。

(二)注重统筹协调。全面承接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的国家重点任务,加强统筹布局和系统分工,加大与地方政府、推广部门、学会协会和产业联盟的协同力度,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三)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利用院创新工程、院地合作、科企合作等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整合研究所承担的应用类研究、科技推广、成果转化、示范展示等项目资金,拓展资金投入渠道;积极申请国家和地方项目,筹集工作资金;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产业技术和金融结合,形成多元化投入体系。

(四)完善评价机制。强化使命担当和科学家精神,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考核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将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成果效益和决策咨询报告质量等纳入考评指标范畴,考评结果作为院内单位职称评定和人才选拔的重要参考标准。同时,依据专家团运行情况不断优化完善考评方案

(五)强化宣传引导。对专家团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和新成效及时进行总结报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正向宣传和引导作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案例、总结工作成效等形式,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科学、服务“三农”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扩大专家团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