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产业专家团» 产业专家团概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瓜类产业专家团组建方案

发布时间:2023-11-06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苹果园时指出,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这是对当地振兴乡村做法的肯定,充分体现了果树种植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作用。果树瓜类是人们食物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食物观的树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果品需求,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重要指示精神,汇集全院优势力量组建果树瓜类产业专家团,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意义重大。

一、背景意义

(一)丰富果树瓜类供给对提升人民幸福感意义重大

我国是世界瓜果生产和消费大国,几种大宗水果的生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随着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居民瓜果消费量,尤其高端果品消费快速增长,消费更多高质量瓜果成为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果树瓜类产业在农业经济效益中比较优势明显,果树瓜类还具有赏食兼用、药食同源、生态美化等多元功能,在助力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果树瓜类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保障果品高效供给,持续发挥特色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二)实现果树瓜类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

果树瓜类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是全产业链的整体提升。然而,在品种方面,我国苹果、葡萄、草莓等部分树种仍是国外品种占优;在栽培方面,单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生产成本增加、资源环境趋紧等急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不与粮争地,推动果树上山上坡也对果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全院果树瓜类科研力量,围绕果树瓜类全产业链开展果树瓜类品种国产化、果树瓜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等行动,培育出“中蟠”“中油”系列桃、“红皮梨”系列梨、“中猕”系列猕猴桃等优良品种,并在高效栽培、绿色植保、加工增值、防灾减灾、产业经济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丰富我国果品供给,持续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果树瓜类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强化科技有力支撑。

(三)常态化协同化的农业科技支撑服务体系亟待建设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我国农业领域的战略核心力量,现有以郑果所为主的8个研究所(郑果所果树所蔬菜所植保所、南农机、加工所、信息所环发所),30多个科研团队开展果树瓜类产业有关研究,主产区分布20个试验点,有力支撑果树瓜类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2022年以来,组织果树瓜类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抗灾夺丰收、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应急性科技支撑专项行动,有力支持了我国果树瓜类产业健康发展。但院内有效资源整合力度不足,各所协同创新成效不凸显,长期性、稳定性科技服务产业发展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科技服务果树瓜类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需要开展院所联动、多所协同,构建“集团军式”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扎根农业主战场,服务三农,为我国果树瓜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举院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整合院内外果树瓜类优势科研力量,组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瓜类产业服务团,面向环渤海湾、华北、华中、黄淮海、华东、华南、西南、黄土高原、西北等果树瓜类重要产区,建设专家工作站,按照“专业到边、服务到底、全院一盘棋”工作要求,结合“专家团一专家站一田间课堂”的服务格局,开展果树瓜类产业科技支撑工作。通过“拉出一支队伍,关键时刻服务生产需求;创出一个机制,科研创新覆盖全产业链;打通一个渠道,国家院所直通田间地头;实践一套模式,科研选题来源基层一线;践行一种精神,培育‘一懂两爱’科学人才”等任务要求,全方位、成建制、常态化支撑我国果树瓜类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目标

依托全院科技服务力量,组建一支50多名固定人员与50名长期合作人员组成的稳定的果树瓜类产业科技支撑队伍,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开展科技合作,在环渤海湾地区的河北唐山、山东沂源、烟台;华北地区的北京平谷;华中地区的湖南永顺、永州;黄淮海地区的河南新乡、兰考、宁陵、太康;华东地区的山东临沂;华南主产区的海南三亚;西南地区的云南楚雄、大理、四川成都、西藏林芝;黄土高原地区的山西万荣、河南灵宝;西北地区的新疆喀什、吐鲁番等地建设20个果树瓜类产业专家工作站,作为开展科技服务的重要抓手和前沿阵地,为当地培训一批“一懂两爱”高素质农民。到“十四五”末,培训500名以上的高素质农民,核心服务区优质果率、机械化率、亩均节本增效均提升10%以上;到2030年,以果树瓜类产业专家工作站为依托,培训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以上,区域专家工作站核心服务区优质果率提高20%、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亩均增效20%以上。

四、组织架构

果树瓜类产业专家团是一个整合全院不同研究所果树瓜类相关专业科技力量组建的服务型组织,是践行“大食物观”稳产保供职能使命的新型机构。专家团设团长1名、副团长5名,分设20个专家工作站(详见图1),每个工作站由品种选育、栽培生理、绿色防控、农业机械、贮藏加工、信息综合等方面专家组成。各站任务由郑果所果树所蔬菜所植保所、南农机、加工所、信息所环发所创新团队牵头与参加,并联合院外相关科教推广单位及生产一线专家共同组织实施。结合果树瓜类全产业链发展的技术需求,进行重点任务分工与协作:

(一)品种选育。重点开展果树瓜类新品种测试、筛选、展示、示范与应用。(郑果所牵头,果树所参加)

(二)栽培生理。重点开展集约化育苗、高产高效栽培、设施瓜果生产等技术研发,果树瓜类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与应用,提升应对灾害性天气能力等。(果树所牵头,郑果所环发所、南农机、蔬菜所等研究所参加)

(三)绿色防控。重点开展果树瓜类主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防灾减灾预警研判、制定应急方案、技术实施与培训。(郑果所牵头,植保所环发所果树所、南农机等研究所参加)

(四)全程机械化。重点开展施用基肥、耕整地、移栽、果园管理、采收、废弃物处理等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融合操作。(南农机牵头,郑果所果树所参与)

(五)贮藏加工。重点开展果树瓜类采后保鲜、贮藏、加工等技术研发和示范。(加工所牵头,郑果所果树所、南农机等研究所参加)

(六)信息综合。重点建立果树瓜类全产业链大数据监测预警服务平台,构建适合产业特点的供给均衡和价格预测分析模型,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有效支撑。(信息所牵头,郑果所果树所环发所等研究所参加)

8.png

图1 果树瓜类产业专家团架构

五、重点任务

(一)开展产业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调研我国果树瓜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开展阶段性、区域性、长期性战略与政策研究,向农业农村部等上级管理部门提交产业发展规划,为国家制定食品安全保障政策、农业科技政策等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二)凝练谋划重大攻关目标,开展果树瓜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示范。根据果树瓜类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凝练重大科技研发任务,示范推广优良瓜果品种,示范瓜果减肥减药、绿色防控、高产高效技术集成,遴选推广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通过专家工作站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加快科技成果的辐射带动作用,服务现代农业主战场,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三)提供产业应急技术支撑,保障瓜果生产安全。统筹做好果树瓜类防灾减灾,监测分析病虫害、气候因素导致的灾情等变化,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为果树瓜类稳产保供做好应急服务保障。建设信息化、常态化服务体系,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灾情预测报告。

(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产业科技贡献比。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农技推广人员等,开展“田间课堂”“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培训活动,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构建由“科研院所+地方政府+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组成的科技服务体系,果树瓜类生产关键期下沉一线科技支撑果树瓜类产业健康发展,提升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贡献比。

(五)构建高效协同运行机制,健全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果树瓜类全产业链大数据服务平台,分析并提交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需求信息报告;构建适合果树瓜类产业特点的供给均衡和价格预测分析模型,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撑。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由一名副院长担任组长,成果转化局局长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院机关相关部门和院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成果转化局科技推广处,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专家团的具体工作由郑果所牵头负责,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做好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产业政策研究、信息报送等各项工作。

(二)加强统筹协调。一是共享各方优势资源,推动院内外相关研究机构联动,实现品种、技术、项目、人才等方面全方位合作;二是与地方政府、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保持良性互动,深化合作成效;三是与国家各类果树瓜类产业体系、农技推广部门、创新联盟协同,建立协同产业技术网络,构建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果树瓜类专家团工作成效。

(三)强化资金保障。一是充分利用院创新工程、院地合作、科企合作等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类科技推广、科技服务和乡村振兴等项目,促进产业技术和金融结合,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二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进度,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良性循环。

(四)完善评价机制。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田间地头服务时长、技术培训成效、成果推广面积效益和决策咨询报告质量等纳入考评指导范畴,考评结果作为院属单位职称评定和各类人才选拔的重要参考。同时,根据专家团运行实际,不断优化考评方案,建成有标准、有监督的评价体系,助力常态化协同化全天候服务目标实现。

(五)做好宣传推介。总结凝练专家团先进经验和做法,利用线上线下各类媒体平台,强化宣传报道,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科学、服务“三农”的良好氛围;表彰先进人物,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鼓励更多科研人员深入田间一线,进一步提升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团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