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事迹

青年文明号 青春心向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利用创新团队:勇攀科学高峰 矢志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3-18    来源:农业农村部直属机关团委    作者: 点击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利用创新团队是一支年轻团队,现有干部职工63名,其中35周岁以下干部占73%。团队秉承“首创 奋斗 奉献 务实”精神,致力于我国大宗农产品和青稞、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品质评价与高值化利用,开展“时空”“多维”评价、老年膳食营养干预和未来食品创制等研究,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突破关键技术27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研究成果已在西藏、青海、云南等多地和企业推广应用,为推动我国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被评为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

  

一、青春之花绽放在科技扶贫主战场

  为了推动西藏自治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团队青年在4年间走访调研了西藏80%的区县,“通了路的地方,我们几乎都走过”。经过不懈努力,团队研发的100余项西藏特色科研成果在当地成功落地应用,其中“青稞自加热米饭”被列为西藏阿里地区军队指定产品。团队5名青年同志作为科技特派员,深入青海海南州共和县、甘肃舟曲县和临潭县指导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哪怕再严寒的天气、再缺氧的环境,都没有阻止他们跋山涉水、科技支农的脚步。团队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共同搭建起“青海特色农产品品质评价与产品研发创新服务平台”,承担中国农业科学院对口扶贫专项任务,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增值提供技术支撑。为解决“三区三州”食品生产与保鲜技术问题,团队积极探索“飞地扶贫”帮扶模式,在新疆尼勒克县量身打造“特色农产品研究发展中心”与“技术帮扶示范基地”,在云南会泽县建立燕麦、杂粮、藜麦等20条加工示范线,每小时生产6000包燕麦乳,加工量占当地燕麦原料的四分之一,有效带动了12个贫困县3.5万贫困户脱贫。

  二、科技创新全力支撑乡村产业振兴

  团队坚持把科研工作与推进乡村振兴紧密衔接,以“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产业、以加工流通带动经济发展”为目标,为巴彦淖尔、铁岭、东营等地制定特色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发展规划,并长期提供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咨询。在广西柳州,团队青年帮助解决了螺蛳粉米粉加工中废水排放污染难题,使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推动螺蛳粉从地方特色小吃走向大规模工业化生产。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当地企业时指出“小米粉、大产业”。2022年初,团队青年孙晶带着年仅一岁的幼子前往甘肃舟曲开展科技帮扶和挂职工作,“一定不负重托,竭尽所能推动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高质量完成组织交给我的任务”,是她出发前作出的庄严承诺。

  三、胸怀“国之大者”勇于开拓创新

  搞科研就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魄力,团队青年常怀朝气、锐气和创新意识,开创性提出农产品“时空”品质理论,构建了首个全国农产品品质评价数据库,为农产品优质优价和提升竞争力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打破国内加工领域无行业组织的困局,牵头组建了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打通基础研究、加工技术与市场生产间的信息断点。针对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损耗问题,撰写《农产品减损增效》等建议,得到中央高度重视,推动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环节减损增效的指导意见》颁布实施,并在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上发出“减少50%粮食浪费”的倡议宣言。

  展望未来,团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砥砺前行、攻坚克难,为推动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