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存祥率领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专家组成的8人专家组,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开展专题研讨,围绕安徽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深入交流。此次研讨会旨在充分汇聚国家与地方科技力量,精准把脉安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协同攻关产业关键难题,系统谋划未来发展路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所主要领导、大豆育种及栽培团队全体科研人员,以及来自宿州市农业科学院、阜阳市农业科学院等地方科研机构的骨干专家共同参会。
近几年,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指导下,安徽省大豆单产不断取得进展。2022年皖豆37夏播净作实收3.43亩、亩产301.7千克,大面积实收105.10亩、平均亩产261.6千克,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亩产157.0千克,位居全国大豆高产竞赛“金豆王”第2位;2023年大豆品种蒙0990夏播净作实收3.18亩、亩产304.5千克,复合种植皖豆37亩产147.8千克;2024年国审大豆品种皖豆61实收23.2亩,平均亩产263.2千克,入选全国大豆大面积高产典型案例并于2025年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优苗头型品种的大豆品种。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聚焦国家大豆产业总体布局与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及安徽省大豆产业面临的发展形势、机遇挑战与瓶颈问题。研讨内容系统全面,涵盖了大豆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与高效利用、突破性新品种选育的关键技术创新、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以及单产提升核心技术集成等关键领域。与会专家结合各自研究实践,分享了最新科研进展与成果,并就如何有效破解安徽大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此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战略研讨,不仅深化了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与安徽省大豆科研团队之间的合作基础,更标志着双方在科研协同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技术示范推广等领域的合作进入了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黄淮海南部育种岗位专家、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王大刚研究员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体系联动,凝聚创新合力,共同为提升安徽大豆产业核心竞争力、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
